第503章:辽东各方因势而动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3496 字 2022-11-15

辽水大营的中军大帐之中,杨集正站在透亮的门口,观看木架上的辽东地图。

辽东这段时间变化太快,在杨集原来的计划之中,粟末靺鞨的作用是辅助,从辽水平原牵制高句丽军,以减缓隋军冰雪融化之前的压力,就算是打,也是等大隋和高句丽达成默契以后,不料双方竟然打了起来。

从实力对比上说,粟末靺鞨没资格和高句丽比,可是突地稽愣是打了一个开门红,趁着渊太祚北上之际,于后世的长春地区打赢了一场大胜。然而渊太祚稳打稳拿以后,粟末靺鞨变成了一面倒的溃败,被对方杀到了北夫余城下。

在杨集看来,突地稽是一员不错的统帅、酋长,但终究‘国力’不足人、纵深也不如人,当高句丽甲骑大举出动,便败了。

这一败,粟末靺鞨所控制的地盘大乱,渊太祚趁势接收地盘之余,同时兵临城下,导致突地稽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去召集伯咄靺鞨、安车骨靺鞨、南室韦等盟友。

高句丽这一连串动作,根本没有给突地稽太多反应时间,单纯从战争的角度上说,杨集认为高句丽此战打的十分漂亮。如今的突地稽败局已定,他的盟友一是准备不足,二是出于自保起见,只怕是不会支持他了。

以异族的复秉性来说,他若不退,粟末靺鞨另外七部恐怕也不会和他奋战到底了。在杨集看来,突地稽最好的出路就是在高句丽合围之势未成之时,退回老营,否则,粟末靺鞨必亡。

“大王!”这时,郝瑗、李大亮、宗罗睺、朱粲、沈法兴、达奚景、段德操、皇甫无逸、杨元弘和凉二代们鱼贯而入。

杨集看了众人一眼,摆摆手道:“大家都坐吧!”

郝瑗见杨集愁眉不展,便问道:“大王可是为辽东战局而烦恼?”

杨集苦笑道:“烦恼的事情可多了。岂止是战局啊!”

郝瑗暗自一笑,自家大王总爱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王道”,但是当事情一来,他比任何人都积极、比任何人都卖命,辽东之战本与大隋无关,可他这几天不自觉的带入了军事统帅的角色之中,比起坐镇辽州东山县的幽州总管李子雄,还要着急几倍。

郝瑗走到杨集身边,抬眼看了看地图,向杨集说道:“大王,就算突地稽退守老营,但渊太祚定不会给予突地稽卷土重来的机会。若是突地稽亡了,高句丽在辽东的声望必然大涨,而黑水靺鞨联盟本就臣服于高句丽,我们要是放任不管,只怕粟末联盟里的伯咄、安车骨、拂涅等部也会投降高句丽。届时,必然对我大隋幽州造成巨大的威胁。”

杨集默然点头,黑水靺鞨诸部被处于鼎盛时期的高句丽征服,被迫臣附于高句丽,在隋朝与高句丽的多次战争之中,他们都是作为高句丽的仆从军参战。

处于南方的粟末靺鞨文明程度较高、对隋朝的实力也比黑末靺鞨了解,他们不愿屈服于高句丽、参与到两强之战中,故而长期遭到高句丽、黑水靺鞨、契丹攻伐。

要是粟末靺鞨亡了,那么高句丽军北上之路就会彻底贯通,占领靺鞨诸部所占据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那两个平原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牧业体系,东汉末年至隋,中原军阀混战,许多辽东人到那里避难。他们带去的铁农具,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而高句丽是中原大战的最大获益者,他们得到了大量的避难人口、大量先进的农工技术,若是他们占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定然大力开发,使之成为重要的产粮基地。

史上的高句丽就是因为突地稽南迁,就是这么轻松占领两大平原的,在杨广远征高句丽的时候,黑水靺鞨就出了将近十万人的大军助战,而到了李世民远征时,黑水靺鞨则出了近二十大军。由此也可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即便是在这个落后的时代里,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

要是任由高句丽将之占领,那还得了?

“段司马,新兵募集得如何了?”高句丽大军压境,杨集自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他这些日子也让段德操令各县丞从新民之中募集青壮,准备将之打造成府兵。

“赤峰、朝阳、黄龙、大安四县百姓皆是刚刚搬迁至此的新民,他们现在家没有、田地也没有,人心惶惶的,青壮们哪能放心家人啊?”段德操拱了拱手,苦笑道:“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在全州募兵,也只招募到四千余人,而且还是未经训练的普通百姓,他们怕是难以担负起作战任务。”

“四千?够了!他们虽然不能作战,可是用来守城的话,自然是不成问题的。”杨集点了点头,向段德操说道:“我欲率左卫将士北上大安县,前去接管冀州军,设法和突地稽取得联系。你则率领幽州军守卫黄龙县,训练新兵,同时充当我和李总管沟通的桥梁。如果打起来,我会第一时间向你下达作战指令。”

冀州军目前由冀州大总管府的司马刘权统领,刘权文武双全,兼通军下,曾任甘州刺史,这也是杨集的老部下。

刘权在凉州的时候,是个坚定的改革派,入京后却当起了卫尉少卿,整天无所事事、异常苦闷;于是在杨广把杨纶调为冀州大总管之时,杨集把他推荐去了冀州。

本来,杨纶和刘权的主要使命是训练新军、把凉州的成功新政在冀州推广,可是他们上任不久,契丹军南侵营州了,所以两人又急冲冲的率军北上。

在与契丹军作战之时,冀州军、幽州军是隋朝这一方的主力军,但由于冀州军是一支全新的军队,他们在精锐、配合作战等方面都不如幽州军,所以在战斗折了两千多人;战后,杨纶回了冀州,而这支军队他们的驻地是大安县的大安城,主要是防备南夫余城的高句丽军。

这支军队加上左卫将士、王府亲兵,足有两万三四千人左右,要是跟高句丽军发生冲突,至少可以从大安县抽出一万五千名士兵充当机动兵力。

“大王,如果和高句丽起了冲突……”段德操犹豫半晌,说道:“我大隋好像是师出无名吧?”

“什么叫师出无名?”杨集冷哼一声,说道:“粟末靺鞨快要死了,如果突地稽在‘临死’前把粟末靺鞨献给我大隋,那么粟末靺鞨的每寸土地都是我大隋的。高句丽擅自进入我大隋国土、悍然袭杀我大隋百姓,实乃是大不赦之罪,我作为幽州最高军事长官,自然要起兵讨之!”

众人:“……”

这理由好生霸道,但却让人无言以对。

默然半晌,辽州长史皇甫无逸向杨集拱手道:“大王理由充分、合情合理,但是大军的粮草如何解决呢?”

“以战养战、就地解决!”杨集说道。

“但是大王,据卑职所知,粟末靺鞨很穷,恐怕我军士兵,所以粮草还得靠自己。此外,辽州新四县有十二万户、五六十万百姓,一旦大战爆了,他们也要入城避战,由官府供养。到时候,粮食若是供应不上,又该怎么办?”皇甫无逸看着杨集,续道:“如果只是小规模冲突也就罢了,若是爆发全面大战,高句丽军一定会杀入辽州,断我粮道,光靠现在的粮食,怕是无法供养军民食用。”

杨集闻言,久久无语。他知道皇甫无逸不是在这里泼冷水,而是提到了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

对此,他也有点傻眼。

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全部是在敌境搞破坏,根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哪怕步迦可汗南侵凉州那一仗,也是阴世师、张须陀他们主防御,至于战前的粮草物资准备工作,全都与他杨集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