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对话(二)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2059 字 6个月前

军队有一句俗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地方也有一句俗话,天高皇帝远。

这两句俗话,那都是说明距离中枢越远,统治的力度越低。

统治力度低的地方,非常容易形成藩镇。

藩镇之祸,仅次于大规模农民起义。

这是每一个统治者,都万分头疼的事情。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让皇权深入到最基层。

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想要操作却非常困难。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这些人杰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华帝国已经初步解决这个问题。

曹王李大壮了解到,随着电报的普及,民间百姓都能付出一笔小钱,发送一封电报。

这样地方与中枢可以实时沟通,中枢的命令能传达到最基层。

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没有曲解朝廷政令,为自己谋利的空间。

与中枢远隔千里之外的军队,也能通过电报实时请示,不会出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

曹王李大壮当过臣子,他也成为君主。

他知道一名将领,心中已经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个想法,并付出了行动。

哪怕是他表现的再忠心,君主都不会再信任这个人,前途已经到此为止。

电报机这种机器,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但却是大华帝国严防死守的技术。

他也想了一些方法,都没有弄到一台样品。

曹王李大壮没想到传说中的电报机,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他面前。

这还是与他听闻的不一样,这台电报机根本没有导线。

想想就不可能,刚才帝国特使反复强调,这台电报机可以和京城通话。

美洲这里到京城,那可是隔着茫茫大海,怎么可能通过导线连接。

李小飞看到曹王李大壮震惊的表情,他立刻简单解释道:“曹王,这属于第二代电报机。

第一代电报机需要借助金属导体传递信号。

第二代电报机传递信号的载体,已经变成电磁波。

不需要布置联通各地的电缆,只需要树立起一个高耸的天线。”

曹王李大壮不懂得什么是电磁波,但他知道这种技术的先进性。

他感慨道:“我们曹国第一代电报机都弄不明白,帝国第二代电报机已经投入使用。”

曹王李大壮有些傲气,但他却不得不承认,曹国与帝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超乎想象。

他心理已经认输,但却依然在嘴硬。

“谁知道这是不是样子货,你发一封电报看看情况。

电报内容必须有本王来指定。”

李小飞恭敬的回道:“完全可以,电报内容由曹王亲自讲述,我把相关的内容发往京城。”

曹王李大壮想了想,说道:“妻兄李大壮问候妹夫苏河,他与妹妹的身体怎么样?

大壮在美洲,甚是想念他们。”

曹王李大壮想着第一封电报,应该发送什么样的内容?

他以曹王的名义发,如果无线电报机是真的,苏河必然了解奔牛道事件。

这样就显得他咄咄逼人,苏河为了维护帝国的尊严,事情很难有回转的余地。

曹王李大壮与皇帝苏河除了是藩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下属与上级的关系,他们还是亲戚关系。

曹王李大壮最终决定以私人身份发出第一份电报。

这样无论是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有回旋的余地。

………………………………

帝国京城乾清宫中,皇帝苏河正在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帝国关税。

首相钱明义无奈的说道:“陛下,因为历史原因,海外总督府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例如关税的设定。

海外总督府转为海外行省,各项政策都有一定的过渡期。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导致帝国本土与各大海外行省,关税非常复杂。

这给了一些商人偷逃税款提供了方便。

臣认为应该以本土关税为基准,让各大海外行省依照本土的关税,对当地关税进行有限的调节。”

首相钱明义说得很含蓄,但在乾清宫中没有傻子,他们都听得很明白。

首相大人的意思,那就是变相的增加关税。

这种为帝国带来额外收入的事情,很少有人反对,除了利益受损者。

内阁大臣武弘义站起身反驳道:“陛下,臣认为帝国不能损耗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