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渡河

汾河岸,罗王庄渡口。

水声潺潺,千帆竞渡。

张三百站在汾河岸边,望着一艘艘满载士卒战马的渡船,一时间心绪万千。

想当初,他和妹妹马英娘不过是洛阳城里的卖艺人。

一晃几年,不但自家妹妹成了舜王的妃子,自己也成了手握重兵的大将。

真是苍云白狗、世事无常!

这其中的变数在哪里?

当然是在舜王殿下!

如果没有当初舜王示警,恐怕自己和妹妹大概率葬身鱼腹,又哪来的今日的富贵?

想到此处,张三百不由暗暗下定了决心,定然要绞杀“东虏阿济格部”,以报舜王之万一。

“张帅,对面有人觑探,莫不是鞑子的探子?”正在此时李万庆眼见河对岸动静,不由连忙提醒道。

“东虏乃百战之兵,岂会麻痹大意?”张三百闻言不以为意道,“告诉官抚民,让他加快登岸速度,然后按照计划尽快列阵。”

原来这张三百想的明白,若是后金兵已经进入灵石,自己还能奇袭灵石口,然后把阿济格部彻底围歼。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那阿济格又不是傻子,岂会自投罗网?

既然如今阿济格占据了介休,义军当务之急是赶快出现在介休城外,以稳定人心。

原来对后金来说,介休城固然是新据,对义军来说占领介休及其附近地区也不过月余。

自古以来,人心难测,民心无常。

那张顺虽号仁义,然而义军占据山西之日颇短。

其恩惠未至,威势未加,彼民不服不畏,实为义军第一隐忧。

故而对义军来说,能不能第一时间赶到介休,宣示存在,远远比一战而胜更加重要。

不然,万一城中别生变故,士绅商贾投靠敌人,让对方有了根基,那事情就麻烦了。

所以这一次义军不但要及时赶到,而且还要大张旗鼓。

闹得人尽皆知,方是上策。

罗王庄渡口距离介休城不过十几里,骑马瞬息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