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页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870 字 2022-11-11

如是这一股热潮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生民热情有增无减,孟津周边昼夜喧哗,那激烈的人潮声浪响彻天地之间,以至于羯国那少年太子石世甚至还没有等到审判,便在汹涌民情之下生生吓死!

在处决完这一批羯国战俘之后,生民热情仍未冷却,甚至因为许多远处民众闻讯赶来,使得群情更加鼓噪,但是船上已经没有了羯国俘虏可供审判斩杀而让他们观刑泄愤,下一批俘虏大概需要等到第二年才会运抵洛阳。

而且观此人情汹涌态势,行台大概也不敢再继续将战俘押送洛阳,更大几率还是要就地处决。

这些聚集在大河南岸的生民们,热情无从发泄,索性直往洛阳而去,高声叫嚷着“梁王履极”的口号,想要趁此势头,万众劝进。

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一路归都的胜武军将士自孟津出发,队中不乏旌旗鼓吹,同时也不隐瞒他们这一路王师正是为了护送传国玉玺入洛!

沿途民众得知此讯,情绪不免更加高涨,将此视作天命归梁的标志,纷纷主动加入到护玺的队伍中。此前孟津刑杀羯国战俘,观者本就极多,之后又陆续有人闻讯赶来,这护玺的队伍也滚雪球一般壮大。

到了最后,整支队伍一直庞大到直接连通了洛阳与孟津这两处地点,参与之众早已远超十万之数!海量生民护玺入洛,人心向背、天命所归,在这一刻昭然清晰,毋庸置疑!

祖青作为献玺的核心人物,早数日前便秘密抵达了孟津,他一路在胜武将士簇拥之下端坐于大车侧畔,身外数尺便是摆放在厚重锦盒中的传国玺,沿途所见生民敬拜道左、高呼喝彩,受此情绪感染,身躯也是颤栗得不能自已。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没有经历过长年的战乱虐害,永远体会不到这一句话的悲怆含义。在此刻,梁王便成了南北生民人皆仰望的治世英主,梁王履极便意味着海晏河清,便意味着盛世可望!

每一个单独的民众,纵有什么诉求,也是卑微可怜,难得关注。但当这一个个微薄的愿望被激发统合起来,便化作了滔天的洪流巨浪,任何人敢于阻止,必将粉身碎骨!

庞大的护玺队伍早已抵达洛阳城外,洛阳新城本就修筑得宏大无比,可是此刻在野外汇聚的那些民众人潮则更加的壮观。驻洛王师如临大敌,唯恐民众热情难遏,或会冲击到洛阳城防,阵列于城池上下,严阵以待。

不过这些人众虽然热情高涨,但也并没有失去理智,他们主动停留在护城河外,各自席地而坐,任由护送传国玺的胜武军将士脱离大队,进入城门。

城门下自有以杜赫、庾怿为首的王臣负责迎玺,双方队伍一俟汇聚,还没有完成正式的交接,野外顿时响起生民震天高呼:“天命归洛,恭请梁王履极!”

行台此前倒也曾经进行过这方面的筹措与铺垫,毕竟国玺重器,私下交接难免公信不足。可是当真正如此浩大场面摆在面前,就连杜赫等行台大员都战战兢兢,大受震慑。

人群呼喊声始终不停,一直等到城门处鼓号齐鸣,才将民声稍稍压制,杜赫登台面向野中漫山遍野静坐民众,他两手高举盛放着传国玺的锦盒,大声道:“大王统率诸夏百万壮儿,讨伐胡虏,力复神州,名震宇内,功全社稷!天命归此,民意感应,愚将奉此天命、民意登阙启奏,可有壮声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