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页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608 字 2022-11-11

大将军应该不是失望,而是对他们河东府兵的底色如何有一个充足的了解。今次所以调集他们,主要战略意图大概也不会寄望河东军能够完成,应该只是一次练兵。

想到这里,薛涛不免心中又是一叹。他倒不是丧气于辜负了大将军的恩用厚望,而是有感于大将军对他们河东军的体恤,愿意给与他们合适的机会磨砺成长,这一次练兵,对手本身并不强,还有弘武军和镇武军这种精锐强军搭配作战。

“恩用若此,何以为报啊!”

薛涛长叹一声,心情更觉沉重。他也明白了,大将军仍然给他留下了一段缓冲的时间,让他得以大刀阔斧改革军府残留的乡情积弊,而他眼下也不必再发什么远征猎功的宏愿,趁着当下军令之势,将河东军府锻造的凝实起来,带出河东乡境抵达陕北战区,便算是第一个阶段的胜利。

想到这里,他心情复又端正起来,抛开心中诸多杂念,只是静默观望着那些兵长们主动交出符令、军职。这还仅仅只是第一步,稍后他还要继续肃清部伍,将不适合的人俱都裁汰出去,同时还要防止这些人去职之后心怀不甘,煽动他们留在军府中的部曲作乱。

后一项任务,对薛涛而言其实不难完成。行台给他留有足够的缓冲时间,长达数年的集训操练,已经让那些乡勇们渐渐适应了自己身为军府府兵的新身份,各自家主原本在职还好说,一旦去职,还能对他们施加多少影响也是存疑。

同样的,河东局势目下蒸蒸日上,这些退出的乡士们本身便无意于弓马武事,眷恋乡土资利,退出之后,他们或许反而要松一口气,转身投入到资财获取中,懒于再问故旧武事。

如此桩桩种种,可以说大将军将所有条件都给薛涛准备好了,他若还不懂得顺势而为,那么就可以说是一点救也没有了。

将这些俱都梳理清楚后,薛涛才明白了大将军针对河东的整体经营概略。

先是通过绝对的包容甚至于纵容,让河东全无抵触的归入行台统治,之后又全力配合蒲坂大营的营建,没有在西征战事上形成一丝掣肘,快击快打,抢在各方俱都反应不及的时候,已经将关陇俱都拿在手中。

河东的豪宗乡勇先以军府的形式集中起来,避免散居于乡野,暂且放在一边不闻不问,之后全力发展河东的商事,将众多乡豪吸引到河畔定居,进一步瓦解掉河东原本的乡情。

而这些乡豪所留下的乡土,变得纯净朴实,这才是行台真正想要的河东,或垦或戍,一张白纸尽情挥洒。

在这个过程中,此前收复的关陇渐渐消化,河东的乡勇们也渐渐习惯了军府集练的聚结形式,一纸调令调离河东,潼关王师顺势接收蒲坂、汾阴等沿河一线。

整个过程,不动刀兵、不伤和气,而河东无论是乡情还是乡势,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大手抹去。至于那些从军府中退出的乡豪,他们日后也只能守着沿河一角土地谋取衣食了,还有什么能量与底气再去抵触行台?

此前大将军途过河东,言是河东此境牧治短期内不会做改变,不是不会,而是已经根本没有必要了。当然前提是,薛涛能够统合军府,将这些府兵成功带离乡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