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他还可以不必时常被他娘哭得头痛,被bī着非要给他二弟再娶房‘嫁妆至少得过得去’的媳妇儿了,张氏也算是为他解决了一大头痛事儿。

不然就他二弟那混吃等死,一事无成的德行,还是填房,进门就得当后娘,便是略疼女儿些的庄户人家,只怕都不会把女儿嫁给他,他娘还想‘嫁妆过得去’,简直就是做梦!

至于施清如,她压根儿就不见施家打发去的任何人,只怕也早懒得管施家的事儿了,纵让她知道人被送走了又如何,她若肯再为施家费神,哪怕是发怒,都反倒是好事,都比不闻不问,直接漠视的qiáng。

可惜施延昌没再阻拦张氏,她最终还是没人把人送走。

一开始,施老太爷与施老太太虽骂人的骂人,哭闹的哭闹。

施二老爷也哀求不止,施延昌给他买的那个丫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给他生了个儿子,他因自己终于有了亲生的儿子、终于有了后,正是宝贝的时候,哪舍得去庄子上委屈了那小东西?

架不住张氏破天荒的qiáng势,直接放话他们不去庄子上可以,那就‘滚回桃溪去’,他们若不走,她就让人绑了他们,再堵了嘴趁夜送走,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施延昌也一直躲在屋里不出现,任西跨院闹得沸反盈天都没有任何的动静,不肯再护着他们的意思也是很明显了。

施老太爷与施老太太眼见儿子都不护着他们了,情知大势已去,毕竟陈嬿已经出嫁了,张氏不用再怕他们成日在家里闹得jī声鹅斗的会影响到陈嬿的终身,再没了顾忌,自然不用再忍气吞声。

只能答应了张氏他们愿意去庄子上,但不能短了他们的吃穿用度,得都与如今在府里全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也得让他们坐了车进京一趟,看看儿子孙子,看看热闹,省得一直在庄子上,人都憋坏了。

张氏只求把人送走,一律答应了他们,又让林妈妈帮着他们收拾行李,待到了出发的日子,也是让林妈妈代她送的几人上车出门,她反正是一眼都不想再多看他们!

至于她自己,其时已在想着,要找什么人,才能把她唯一愿意留下的施兰如调教得更出色、更媚人,待调教成功后,又该送到哪个达官贵人府上,才能利益最大化。

不想施老太爷等人坐的马车,却刚出了施府所在的巷口,便出了事。

施老太太先借口身体不舒服,让车夫停了车,然后等不及车夫把车停稳,已跳下马车,一屁股坐到地上,哭起张氏是如何的不贤不孝,如何的容不下公婆和小叔子来。

哭得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后,她也越发来了劲。

又哭起张氏此番一力送他们去庄子上,不止是为了让他们‘吃糠咽菜’,“她自己在家里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却赶我们去庄子上吃糠咽菜便罢了。她分明还想趁机要我们的命,让我们都死在庄子上,毕竟那庄子上都是她的人,离京城还几十里地,我们去了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以后便可以真正无法无天,往我儿往死里欺压了啊……大家伙儿都帮我评评理,说句公道话吧,不要让我们死得不明不白啊……”

之后施老太爷与施二老爷也跳下车,跟着哭起来,哭当年他们一家为了供施延昌念书进学赶考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些年在老家又是多么的艰难困苦,好容易上了京,以为自此可以一家团聚,和和美美了。

不想却只进京一年多,还各种做小伏低,依然不被儿媳/大嫂所容,倒不如当初就不要上京,就在老家受穷受苦一辈子,或者直接死了的好!

哭得围观的人都议论纷纷起来,也哭得车夫和跟车的几个男仆和婆子头都大了。

想上前堵了嘴,直接把人拖上车,立刻离开吧?三人都拼死挣扎不说,周围的人还指指点点,说他们‘奴才都敢这样,平时里当儿媳的有多不贤不孝,可想而知,不怪被bī到这个地步!’

本来就是施府所在的巷口,自然左领右舍都与施家差不多是一样的阶层,也都是知道一些施家的事的。

当下又有人小声说起施延昌送长女是服侍太监的事来,“从来没听说过在老家还有个长女,想要投机取巧了,才总算想起了……就算一直没养在自己身边,感情不深,父女天性却是在的,如何真舍得这么做?虎毒尚且不食子呢,可见多半是当继母的撺掇的……”

“那施太太都知道是伯府千金,施大人家却差得远,家里谁做主,谁说了算,还用说吗?可这也不能太qiáng势过了头吧,连公主下降了,尚且要孝敬翁姑,谦让小叔子小姑子呢……”

等张氏终于得了消息,明白过来施老太爷与施老太太之所以那么容易就答应了去庄子上,原来都是为了麻痹她,因此气得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