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一面说,一面拿眼觑着施清如的脸色,想看她是个什么反应。

事实上,昨儿萧琅岂止与福宁长公主起了争执,母子两个根本就只差吵了起来,还是丹阳郡主听到动静,忙忙赶去了偏殿,两边都劝都哄,才算是把场面稍稍给稳住了。

却是福宁长公主一径的bī问萧琅是不是对施清如有想法儿,让他趁早打消了这个‘糊涂念头’的好,且不说那是韩征的人,韩征必不肯让,就算韩征肯让,以施清如的出身,还跟过太监的,便到他身边当个丫头都不配,更遑论其他?

又问萧琅是不是施清如蓄意勾引过他,毕竟韩征再权势滔天,再生得好,说到底只是个太监,哪能真跟他一辈子,岂不是一辈子都没了指望?

自然还是要趁早另谋出路的!

萧琅却是不防自家母亲这般火眼金睛,已经看出了端倪来,本来就没打算现下便让母亲知道自己心里想头,打算循序渐进,曲线救国的,这下自然更不能说了。

便只说自己没有旁的心思,只是担心太后,今儿才忙忙赶来了仁寿殿;也是觉着她的做法儿实在欠妥,才与韩征一道反驳她的,那有本事的人,无论到了哪里,都该被人高看一看才是,她却人人都当奴婢一般看待,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让人知道了,谁还敢效忠于他们的?

那岂不是于她口口声声的‘大业’太不利了?

又义正严词驳了福宁长公主说施清如‘蓄意勾引’他的话儿,只说他拢共就远远见过施清如两次,话都没说过,福宁长公主那话也说得太难听了,让她以后不要再说了,没的白污了人家姑娘的清誉。

换来福宁长公主一通冷笑,“都跟韩征一年了,还是哪门子的姑娘家?”

不过见儿子说得义正言辞,倒是有几分信了他的话。

加上丹阳郡主在一旁好言相劝,说自己倒是与施清如有几分jiāo情,大哥却实与她不熟,这点她可以作保,福宁长公主又信了两分,一场争执才算是暂时结束了。

------题外话------

累得好想断更啊,嘤嘤嘤……还有,谁家要熊孩子的,包邮,笑着哭……

第一百二二章 标准

丹阳郡主与萧琅却是“知母莫如子”,心知他们至多也就是暂时稳住了母亲而已,她后边儿势必会有所行动的,好一点是急着给萧琅定下亲事,只管好自家人即可;更糟便是双管齐下,一边为萧琅定亲,一边找施清如的麻烦。

而依福宁长公主的一贯作风,后一种的可能性显然更大。

当然,她暂时应当还不会对施清如怎么样,毕竟还要指着施清如为太后治病,于情来说,哪个当女儿的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一直忍受病痛的折磨;于理来说,太后身份尊贵,是他们母子最大最坚实的靠山。

兄妹两个相信自家母亲在权衡过利弊后,会做出最理智最合适的选择来。

但至多也就只两三个月的时间而已,等到皇祖母的病被治好了,母亲不必再投鼠忌器了,她会做出什么事来,可就没人说得准了。

所以昨日晚间,丹阳郡主与自家大哥开诚布公谈了一次话,问他到底对施清如是什么感觉,怎么想的?

若真有那个意思,并且非她不可,便得趁早筹谋起来了;若只是对她有好感,但没到非她不可的地步,那便趁早撩开手的好,对他、对施清如都好,不然真等到他们母亲出手了,后果会如何,可就谁也不敢保证了,毕竟施清如也不是毫无根基,任人宰割的小可怜,她还有韩征那座大靠山,便顶得过千军万马了!

萧琅见妹妹把话说白了,便也不藏着掖着了。

直说施清如很特别,他很欣赏,很喜欢,哪怕现在还没到这辈子非她不可的地步,但若真错过了,他势必会后悔一辈子,所以他不想错过,想拼尽全力,也要为自己争取一回,纵到头来失败了,至少,他努力过了!

只是将要面临的巨大困难也是明摆着的,首先福宁长公主那一关便千难万难;何况还有韩征那一关,他若是不肯放手,萧琅真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便是硬抢,也不是韩征的对手啊。

再者,萧琅也不能确定施清如的心意,若施清如对他也有意,没准儿韩征看在他们两情相悦的份儿上,还有可能成全他们,反之,他的胜算只能越发的渺茫了。

丹阳郡主闻言,便自告奋勇要为大哥先探一探施清如的口风,若她也对他有好感,那便有争取的希望,之后也才能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不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就没必要白折腾了,因为一折腾势必对大家都不好,不折腾,也就萧琅一个人怅然一段时间也就罢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