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逆向工程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53 字 3个月前

苏黛不是神,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帮赵桓解决。

但在漕运这方面,还真就在其能力范畴之内。

她研究的工程也就两项,分别是火车工程跟东京的自来水工程。

自来水系统委实讲不算什么高科技,毕竟上千年前的古罗马就有了这种工程。

而东京没有像古罗马一样自行发展出自来水技术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地势平坦,没有水塔的落差。

太学院和开封府通过人造假山跟蒸汽机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对水纹和蒸汽动力,是苏黛都有所了解的。

赵桓对她说道:“卿还记得当初我们在图书馆见面时,卿跟朕谈的诸多设想吗?其中就包括陆上行帆。”

苏黛点了点头,说道:“这是书中其他人的设想,予介绍给官家还有范思忠的。”

这些都是无动力系统的设想,最后是靠着蒸汽动力解决的。

苏黛眼中一亮,问道:“官家是想设计蒸汽动力的漕船?”

蒸汽动力的漕船,赵桓后世还真在京杭大运河里见过,是个平斗船,后面装着一台发动机,驱动着螺旋桨,然后像火车一样拉着一节又一节的浮阀,因为没有铁轨,其形状并不规则,看起来像个蜈蚣似的。

赵桓回道:“蒸汽火车解决之后,下一步的重点自然是蒸汽动力的轮船。”

这个甚至不用苏黛去推进,轮船上换装蒸汽机的进程,要比苏黛甚至比赵桓所预想的都要快很多。

当下很多脚踏式的轮船都有一套自己的动力系统和扭力臂,只不过之前是人力的,现在要换成蒸汽动力。

这方面的改装流畅度明显是要超过火车无数的。毕竟船的造型是没有多少变化,只改变了其中的动力模块,比从无到有设计火车要省力多了。

但赵桓说道:“以蒸汽动力的船只,江南的造船厂早就在设计了。朕希望你解决的不是这方面,而是如何更省力、更廉价的将货物运送到东京,从而使漕运获得更大利润,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苏黛想了想,说道:“要使运输成本降低无非就两种手段,最简单的就是增加载货量,以往运费一百贯可以运送一千贯的货物,受益十倍。改进工艺使一百贯运费可以运送一万贯的货物,受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