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玉玺的灵性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77 字 3个月前

建业二十一年(公元1150年)夏六月初三赵桓得到的消息,初七赵桓就一路从燕京极速回到了东京。

不得不说,大宋如今的道路修的的确是四通八达了。

尤其主干路,一条条驰道宽广而又平坦,铁骑纵横,一路坦途。

回到宫中,赵桓来不及休息就直接进入垂拱殿,召集了所有宰相们议事。

所有宰相们都脚步匆匆,从听闻圣驾回宫的第一时间便赶往垂拱殿面圣。

赵桓坐到了软榻上,尚宫局的主官尚宫唐怡取代了唐婉亲自侍奉在一旁,给赵桓递上了一杯清茶。

赵桓喝了一口,解了解渴,然后立即问道:“传国玉玺是怎么回事?”

唐怡立即说道:“禀官家,是藩国之民向朝廷进献的。其出处出自唐末帝李从珂,牛使相再三考究过其详情,飞鸽传书来报。玉玺已经在送回来的路上。”

出自李从珂,那应该就是诸夏第一国宝了。

关于传国玉玺,大宋是有好几块的……

没错,好几块。

赵桓目前用的这一块,是宋仁宗在庆历八年冬十一月己亥制作的,名未“皇帝钦崇国祀之宝“。

这块皇帝玉玺虽然不是秦始皇那块和氏璧制成的,但这却代表着赵宋的皇权。

整个天下也承认,至少在赵宋皇室更迭中,这块玉玺的地位就相当于皇帝之玺。

哪位赵姓子弟想要的登基,至少要得到这块玉玺才算正式皇帝。

在尚书局代表赵桓发布的正式诏书中,盖的也是这块玉玺。

不过尚宫局批复奏折时用的不是这块,是赵桓的天子刘玺之一。

这就已经有好几块皇帝玉玺了,哲宗朝的时候,还有一名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

等到了太上继位,太上尤其注重统治名分礼仪,所以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

章惇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真的不是一句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