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提刑官断案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31 字 3个月前

其他的统治者总是把自己带入官员的一方,要维护官员的利益,从而稳固统治。

但赵桓的想法完全不同,就像那句诗:“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官吏从来都是皇帝手中的工具,一个正常的皇帝根本不可能被臣子所威胁到。

赵桓从不畏惧官员,因为他们动摇不了自己的统治。

但他从来不敢看轻小民,因为只有小民起义,才能动摇整个国家的统治。

安史之乱浩浩荡荡,数十万边军席卷中原,但民心向唐,大唐统治依旧牢不可破,可以一再犯错,依旧平定叛乱,然后维持统治上百年。

但黄巢起义,一次席卷全国,就把整个大唐推入了深渊。

当一个国家失去了人心,四海穷困,必然天禄永终。

哪怕这个国家有数十万户家财万贯的富豪,也难挽浩浩大势。

见天子站在石碑之前出神,魏胜问道:“官家,要不要进去看看?”

赵桓回过神看向河间府署,其实这里他还真进去过,不过是在后世。

作为大宋传世规模最大、最久的建筑群,河间府署在后世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旅游胜地。

两世为人,重游故地,赵桓还真有些别样滋味,便说道:“那就进去看看吧。”

大宋的百姓还没有明清那么畏惧官府,县衙敞开了大门可以随便进出。

而一进门沿甬道北上,跨过台阶五级,就是河间府署建的殿堂,名曰大堂,是府官审理案件之所。凡大堂审理的一般民事案件,允许民众旁听。

而过了大堂后面的二堂,审理的就是一些机密案件了,不准民众旁听。

大宋百姓富庶,城市里的闲散人家颇多,大堂前面已经站了许多围观的百姓,看着提刑官大老爷审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