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60 字 3个月前

其实如果抛开成见来看,如今的大宋内部形势,跟大清晚期是最像的。

新的技术已经出现在农业经济巅峰,新思潮出现在国内。

南洋跟泰西与中原交流极为密切。

国家打开海关,以关税、商税为主要征收对象,但农业税依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家认识到工业的强大意义,举全社会之力进行开拓。

当然外交形势上,双方则截然相反。

而两个朝廷最像的一点,则是中央朝廷能够征收到海量的赋税。

大明巅峰时期,疆域要比如今大宋的某些区域还更加广阔。

比如他的奴儿干都司一直划到了了几乎北极区。这个是众所周知的。

但他还有很多不太显赫的地区,也影响深远。

比如他的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是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基本上把整个南方半岛全部管控了,比大宋如今的管控程度还要深。

大宋如今也才刚刚设立到旧港宣慰司,正在逐步掌控南洋的贸易航线和丝绸之路。

但大明与大宋最大不同的一点就在于,他的中央政府一直收不到强力赋税。

所以这些地方根本没法得到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撑,一旦有事,或者财政不足,他自己就收缩势力了,根本没能力哪怕像清朝一样组织大规模战争,收回西域。

说到底,对内战争还好说,可以依靠士绅统治,但对外战争必须要有强力的财政支撑。

没钱就别想扩张、征服。

而如今的大宋,恰好中央财政十分充裕,国库累积的粮食、辎重、金银、绢丝和各种财富,足够国家至少三十年之用。

有这么雄厚的财政支撑,大宋的军队才能越过葱岭,一路向西打到君士坦丁堡,才能有源源不断地奴隶进账。

在这形势下,各国怕中原怕的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