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礼乐补全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69 字 3个月前

赵桓羡慕归羡慕,但对百姓生活的改善,他还是非常欢喜的。

所以赵桓大手一挥,把一张一贯钱的帝钞放到了少女的托盘上,说道:“那把你那弹琴的同窗叫过来弹一曲吧。我看看到底水平如何。”

一贯钱,在大宋购买力是十分强大的。

直到建业十六年,东京一名成年人,一个月的平均收入才堪堪从三贯钱涨到了四贯钱。

赵桓这随手一贯钱的打赏,足足一千文,跟后世一千块差距也不大了。

大宋的客人们一般都会给打赏,但像赵桓这么大方的,也是不多见。尤其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而言,简直是喜不自胜。

她欢欣雀跃,说道:“大官人您稍等一会儿,我这就让我同窗过来给您弹奏一曲。”

很快她就拖着一个怀抱古琴的少女踉踉跄跄的跑了过来。

停到赵桓面前,她开心的对同窗说道:“看,小艺我没骗你吧?这位大官人真的要听曲,你给他弹一个那个渔夫问路。”

说完她又转向赵桓,兴奋的说道:“小艺弹的渔夫问路可好听了。”

渔夫问路?

赵桓看了看魏胜,难道自己这个皇帝落伍了?还是这是北方的民谣?

魏胜也是一脸迷糊,直接摇头表示自己也没有听过。

抱琴的少女急促的喘息着,极力平复下自己剧烈运动的不适,向赵桓解释道:“小巧她记错名字了。不是渔夫问路,是渔樵问答。”

赵桓看向这个名叫小巧的少女,这好家伙,原来还是个半文盲。

硬生生把一个十大名曲之一,变成了渔夫问路这充满乡村气息的曲名字。

小巧脸色一红,强撑着气势,说道:“都差不多了。反正都是弹的渔夫相关内容。”

赵桓笑着问道:“那你怎么看高山流水这个成语?”

“这个我知道。李白的诗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巧挺着胸脯,一脸骄傲的模样。

赵桓点了点头,确定这小姑娘就是个纯纯的小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