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新任皇城司都指挥使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77 字 3个月前

建业二十一年(公元1150年)春,宋军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捷报传回东京时,大宋的天子却已经不在东京了。

甚至他都没在京畿路,而是跑到了上千里外的河北河间府!再往前一点,就要到大宋五京中的北京了。

这一次赵桓没有带御驾,也没有带大量的随从,真就带着两名亲卫就出发了。

这两名亲卫除了那个能力敌百人的贺擒虎,还有就是赵桓新任命的皇城司都指挥使魏胜。

前任皇城司都指挥使吴革倒不是犯什么错误了,他稳稳当当的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城司都指挥使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可是相当于锦衣卫都指挥使一样的职位,纵观大明两百余年,能有如此权柄的锦衣卫都指挥使也只有纪纲和陆炳等聊聊几人。

吴革是主动告老,乞骸骨致仕的。

毕竟天子今年都整整五十岁了,吴革这位曾经要手刃全部妻儿子女,然后上阵忠君报国的锦衣卫都指挥使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了。

赵桓足足延迟了他两年,才最终批复同意,让其以保宁节度使的殊荣致仕。

节度使,这是任何武臣能够达到的最高荣誉,能以此而致仕者,必将留名于青史。

大宋上亿的臣民,节度使也不过五指之数。

比如许多精锐野战军的主帅也都只是被敬称一声节帅,意思是他尊贵堪比节度使。

但之所以是敬称,就是因为他还没到节度使一级。真被封节度使了,按大宋礼仪,肯定没人会称呼其为节帅,而是改称使相。比如两镇节度使韩世忠,所有人都称呼其一声使相。这是一等一的勋荣。

而拖延了吴革整整两年,就是赵桓要找一位信得过的皇城司都指挥使。

毕竟这个位置太关键了,是天子亲军,为天子耳目,监察百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如果这个职位上安排的人选有问题,简直贻害无穷。

大宋虽大,官员数十万计,但适合为赵桓出任这个岗位的人选还真找不出两三个来。

直到有一次,赵桓在奏折上看到了魏胜这个熟悉的名字。

魏胜这个名字,赵桓很难不眼熟。

毕竟他是中兴四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