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商埠城市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50 字 3个月前

赵桓一直认为真正强大的帝国就应该是与百姓命运休戚相关的。

在盛世辉煌的时候,帝国的时代红利溢出,会大量造益于普通百姓。

在高层和底层,这一点尤其明显。

在高层,他国的公主,想嫁到中原都千难万难。

而在底层,一名在大宋曾经赤贫的农民,到了番邦都可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取到年轻美貌的少女。甚至可能取到两三名。

但若没有帝国红利,反过来则不成立。

不可能一个在南洋小国混不下去的底层,千辛万苦地偷渡到了中原,然后风生水起,迎娶美娇娘。

真正能被大宋重视的,一定是那些有着强大民族向心力,在番邦胡虏部落中间有强大影响力地人。

这些人会被大宋收为义子,然后派遣回去帮大宋稳固统治。

说完这些处于松散状态地藩国形势,赵桓对韩穗问道:“你说的藩国有两种风土人情,另一种是什么形势?”

韩穗立即说道:“另一种则是几乎与大宋完全一样商埠城市。”

“在各个藩国,都有这种城市。或是被商人统治,或是在里面设置了租界。”

“这里面建筑起了大量的中原风格建筑,行政、经商、秩序、法令都一如中原。甚至连语言用的都是大宋雅音。”

“依托这种城市,周围大量藩国百姓在其中谋生。其情形倒是略微类似于靖康之前,我朝南方的城市。”

听闻韩穗如此说,赵桓立即坐正了身体。

他不由得想到了后世天朝经济第一的魔都,这也是一个从通商口岸建设起来的城市,里面遗留有大量的西式建筑。

如果大宋商人们在藩国境内管辖一座又一座的通商城市,那意味着这些城市其实已经与中原相差无几。

里面的建筑,尤其是高级的商铺、银行、仓库、庄园、酒楼、桥梁、学校、祭坛、寺庙等等都会呈现中原的风格。

如果这种形势存续几百年,当地的建筑、服饰和语言文字都会与中原无限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