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民族的宿命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096 字 2022-11-08

从藩国征调数算学者进行跨国的学术研究,看起来似乎有些超前,可能面临极多的障碍。

但是在当今的中原王朝,这还真不是个什么问题。

因为泛儒家文化圈里,都用的中原文字。

比如小日子、高丽、交趾、占城、东辽、西辽、西夏、高丽、大理等等。

这些国家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接受了汉化,科技和农业高度发达。

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宋是这个世界的文明高地绝不为过,在大宋文明的辐射区域内,周围国家要明显文明发达,远超西方那些游牧、宗教国家。

一个大理、一个高丽这种小国,拿到西方,那也是武德充沛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庞大的人口和专业的集权军队。

这是西方那些公国公爵,城邦国王根本无法比拟的文明优势。

针对这些文明高度发,人口众多的藩国,赵桓的态度是,每个国家要向中原贡奉一百名数算学者。

而且不能滥竽充数,否则会被打回去重新挑选。

这方面高丽有丰富的经验,中原皇帝经常下令朝鲜地区贡献美女。

每当此时,朝鲜国王就得下令国内十四岁以上适龄处子,禁止结婚,以供挑选,进贡天子。

如今只是把适龄美女换成了学识丰厚的数算学者,操作起来其实更方便了。

这些学者学的就是汉字,研究的就是中原典籍,汲取来自中原的文明,征召之后可以立即投入研究,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这就跟中原从地方州郡征调学者,是完全一样的效果。

可能沟通起来要比中原地方学者还要方便,因为中原的学者还可能说地方方言,但这些其他藩国学者必定用的大宋官方雅言。

除了这些汉家文化圈的藩国之外,大宋在远方也有大量的藩国,尤其是在大食、东南亚方向,藩国林立。

这些国家虽然都有各自的语言,但也是认识汉字的。

任何国家都不缺来自中原的翻译着作,像在大食的国家图书馆里,东方的着作数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