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韩穗的断言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04 字 2022-11-08

韩穗说的内容,除了吸引赵桓之外,同样引起两位宰相的注意力。

作为国家宰执,宰相们看的都是一路、一府的税收,极少会关注到一个工坊在一座县里会有什么影响。

听完韩穗之言,张浚立即问道:“一座工坊能给当地提供如此多的税收,各地岂不是都踊跃引进资本前来办厂?”

“设一座县里有两三个这种工坊,则税赋、薪资、福利势必都要翻倍。”

大宋内地总共一千二百三十四个县。中原一亿两千万的人口基本都生活在这些汉地精华领土里。

出了燕云,北方新拓的领土虽然广阔,但人口相对较少。将他们刨除在外的话,大宋一个县平均正好约十万人。自古以来都算是绝对意义上的大县。

工坊里基本上都是有男有女,尤其这种纺织工坊,更是女工居多。

一座工坊四千人,占全县人口的比例大概为百分之四,这个人口比绝对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

甚至工匠一万人,十分之一的比例,以大宋的农业发展水平而言,也能满足百姓口粮。

大宋的问题不是养不起人,而是百姓赤贫,尤其没有土地的百姓,当初要承担沉重的人头税,才导致的民不聊生。

但如果一座工坊里能提供上万人的就业,那堪称当地的一大幸事。

赵桓觉得,倒是有种形势跟韩穗所言的特别像。

在封建时代,经常有百姓活不下去,卖身王府、士大夫之家,为奴为婢。

豪族家里,妻妾成群,仆人无数,这些人为王府服务,获取薪酬,但不从事农耕生产。

如今百姓们投身工坊,也就是领贵族老爷的钱和领商人的钱这点区别。

有一份收入,这个家庭就大幅度脱离赤贫,更能抵抗天灾人祸。

官员也是不希望自己治下百姓民不聊生,引发叛乱事端的。

一旦发生这种事情,朝廷肯定会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