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卷起来了!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05 字 2022-11-08

观看完士卒演练,赵桓干脆直接的对沈耽开外挂,吩咐道:“多鼓励工匠发明创造,不要朕说一句火绳枪,就拘泥于火绳引燃。古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你就不能尝试一下燧石取火?”

“接下来,改进火枪工艺重点朝几个方向努力。第一填装从前装变成后装,加快装填速度。”

“第二,研究子弹,把火药撞到铜壳里,后面装火药,前面装弹头。”

“第三,还是膛线。把膛线刻进枪管里,同时保证枪管质量,极力降低炸膛概率。”

“最后,你自己想想怎么提升火枪射击精度。改改枪支结构,加个枪托,加个瞄准线之类的事情,你总能办到吧?你张张嘴的事情,随便一个木匠就能给你完成,多实验一下枪支结构!”

看得出官家对自己十分不满,沈耽连忙回复道:“臣一定加大力度,多设试验,广泛收集数据。”

赵桓点了点头:“花钱这种事,就不用朕教你了吧?国家财政预算结余一个多亿!朕也不知道你们这些科研寺司究竟在怎么混日子。”

“你要是不会花,就在下面多设置几十个科研组。让他们各自去研究,去试验。你定期把他们召集在一起,交流经验、成果。”

“朕再给你一千万贯经费。到年底之前,朕希望看到一支与这把火绳枪完全不同的新式火枪!至少要装填速度更快,点火方式更可靠。”

一千万贯!

沈耽只感觉头皮发麻。

大宋的帝钞购买力实在是太坚挺了。

一千万贯能够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想要半年花掉一千万贯钱,而且账目明细确凿,监察御史挑不出太大毛病。

那只能大量雇佣工匠、日以继夜的研究。

一千万贯钱是什么概念。

一名工匠月俸三贯,半年十八贯。

一千万贯钱能聘用五十五万五千五百多名工匠!是大宋百万禁军的一半。

沈耽硬着头皮向赵桓保证道:“臣必定全力以赴,重金悬赏,广纳工匠,同时设置多个组、群,日以继夜的研究。!”

赵桓点了点,笑着说道:“当然了,朕也不是只给卿压力。朕今日当着诸公卿的面,设下个激励。你们若将火枪给改进到朕所说的一半,朕直接从皇家朱旗银行给御前军器所全部人等赐钱一千万贯。你格外奖赏一百万贯。”

“若火枪完全改善到了朕所说的程度,御前军器所全部官僚、学者、工匠,再赐钱两千万贯。朕给你五百万贯赐钱,再奖玉带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