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不求聘礼,攒嫁妆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05 字 2022-11-08

对卢维那与范思忠的惊叹,赵桓平静的笑了笑,不置言论。

别说是他们两个年轻人,就算是朝廷公卿在初次面对赵桓的教育国策时也是颇有微词。

有人认为国家不应该大兴教育,应该保持愚民之策。充满了自以为是的精英主义傲慢。

有人觉得国家担负不起这么庞大的教育开支。每年四五千万贯的财政支出,已经堪比往年军费开支规模。有这费用,国家曾经建设出覆盖全国的老年福利院。用来维稳,比投资希望,在他们看来更具意义。

总之,无数人都有他们的反对理由,有他们提出的困难。

可就是没人想过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

只有赵桓态度坚决,强力推行。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要的不是一个愚民政策维持的腐朽封建帝国,而是普遍开民智,推进工业化的富强文明国度。

苏黛盯着赵桓若有所思,说道:“官家在击退金军后曾经豪情赋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赵家哥哥这胸中抱负倒是与官家不谋而合。”

赵桓没有在意苏黛审视的眼神,一挥手,说道:“走了,不要因为一个小小门人耽误了所有人的好心情。去取十万贯钱,用以研发新式车辆。”

十万贯钱财,这么大的一笔财富,能够存在朱旗银行,不是勋贵大族,就是豪商大户。

平日里一般来经办手续的都是大族的账房,像赵桓这种亲自带人前来的极少。

所以朱旗银行一名主事亲自将赵桓迎入了二楼的雅间金玉堂。

入座后,这名主事主动开口自我介绍:“在下皇家朱旗银行的存储主事李丰年,竭诚为贵客效劳。”

“听闻贵客要取十万贯钱。按典章制度,我等不得不询问一句,贵客取这么多钱是有何用处?”

赵桓平静的回道:“用作投资。”

李丰年在帐簿上记了一笔,笑容极具亲和力,问道:“那祝贵客生意兴隆。不知是否方便透露,是哪方面投资,需要用到如此多的钱财?是在圣朝境内花费,还是带往国外?”

“就在东京。”

“在东京的话取钱审批会更加方便。贵客带存储票据了吗?”

燕颖从荷包里取出一份票据,交给了李丰年。

卢维那在一旁看的惊奇,问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家,出门会带这么多钱?”

李丰年接过票据,打开账簿比对着查找。可是翻了十几本账簿都没找到票据的对应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