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大宋帝钞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127 字 2022-11-08

涉及到货币改革,赵桓觉得自己必须强势干预了。

杨时虽然有才干、有经验、有阅历,但时代的局限性,使他的见识还是远远不能与赵桓相比。

让他主持货币改革,他一定还会重铸铜钱。既浪费财力,又落伍于时代。

即便在西方,伦敦也在几百年后就开始使用纸币了。

而东方高度发达的经济,已经给纸币的流通奠定了充足的基础。

大宋四川的交子在当地非常流行。百年后的元朝,国家直接明文规定,纸币就是官方货币。

从此以后元、明、清三朝都在大力推广纸币,明朝的宝钞、清代的银票,都盛极一时。

尤其宝钞的存在,奠定了大明洪武之治的基础。

历代纸币最后的崩溃,都不是因为纸币本身的劣势。恰恰相反,是因为纸币造价低廉的优势,中央朝廷无节制的滥发,使其失去价值。

反而西方维京后代丹麦发行的克朗就非常成功,经住了近千年考验。

究其原因,倒也不是克朗有什么优势。他也只是以白银绑定克朗价值而已。最重要的是丹麦有节制的回收货币,并不滥发。

这使得赵桓这个东方人都对克朗之名有所耳闻。

于是赵桓对杨时说道:“关于新币,朕打算效仿交子,发行纸币,命名为大宋帝钞。”

之所以叫帝钞,是赵桓打算把自己的头像也印到纸钞上。

毕竟谁能拒绝纸币上印的是自己的头像呢?

而且这也能让百姓清楚自己尽忠的是哪位帝王。

在纸币上印头像可比在金币上印头像轻松的多,这一点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