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改良火药成果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059 字 2022-11-08

御前军器所还矗立在内城税务街南方,只不过曾经的寺院建筑被彻底改筑。

周围建起了严密的高墙,墙内栽种上了新的松柏。内部庭院则被打通,显然是方便物资运输。

李彦仙跟着赵桓走在警卫森严的军器所内,只走了一小段距离,李彦仙就只剩下了一个感受,那就是望眼欲穿, 眼花缭乱!

这一路他实在是看到了太多武备,一札一札的明亮铠甲,一捆一捆的长矛,天文数字般的箭矢,林林总总堆积成山,正在核验数目, 向外运输。

这么多物资,哪怕给自己一成, 自己也有信心组建一支军容严整, 战力剽悍的大军啊。

但赵桓对路上的装备都视若无睹,一直在御前军器所的官员引领下走到军器所的最深处。

御前军器所的运转形式已经非常接近后世,官员只负责行政管理,下面各个曹司各自负责武器科研。而各个作坊则负责生产器械。

御前军器所最深处就是猛火油作和火药作,管理的极为严格,哪怕有内饰引领,众人也经历了关卡一次次严格的核查。

李彦仙好奇的问道:“官家,这是何处?管控居然如此严格?”

赵桓笑着说道:“此即我大宋军事文明结晶之所在。火药作历来管控严格,盖因此物着实有开辟新元之威能。卿随后就能见到了。”

抵达火药作后,监司主官已经迎在坊前。内侍向赵桓介绍道:“官家,此人便是改良火药的官员,名为沈耽。遵循官家诏令,已为其官职进位,如今负责火药作生产。”

“沈耽?”赵桓看了一眼这位淳朴的官员,问道:“可是沈少卿后人?”

沈少卿也就是沈括,这位著名北宋科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夏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耽连忙拱手回礼,说道:“陛下慧眼如炬, 沈少卿为臣叔父。家父诲披与叔父为亲兄弟。”

这关系已经很亲密了, 作为家族子弟,沈耽很可能耳濡目染学习了一些沈括的科研方法,所以才能率先将火药改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