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页

82年的战争,让爆炸反应装甲大大地露脸了一次,国内的相关部门,也已经展开了研制,所以,当王利民问秦振华怕不怕的时候,秦振华就说到了这个问题。

“是啊,爆炸反应装甲,对咱们的聚能战斗部有很大的威胁。”王利民教授说道:“不过,化解它也是很轻松的,一个可伸缩的穿杆就能解决问题。”

反坦克导弹主要靠金属射流,而爆炸反应装甲,则是针对这种杀伤方式有很大的用处,就在反坦克导弹撞过来的一个瞬间,咱们嘭的一下炸开了,那些金属射流,原本汇聚到一起的金属射流,直接就被炸开了,威力就可以大减了。

所以,不管你宣称的有多深,五百毫米,八百毫米,甚至是一千毫米,都是无效的,在咱们这里,一下子就把金属射流给崩飞了!

“可伸缩的金属穿杆?提前引爆?”秦振华问道:“果然聪明啊,是谁想出来的?”

“美国人。”王利民教授说道:“他们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就是这么改进的。”

美国人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也是大名鼎鼎的,基本型号在七十年代服役之后,各种改进就在不断地进行。

到了1981年,这种改进的型号就已经进入了部队,针对着出现的爆炸反应装甲,它就做出了这样的改进:在前端安装1根长约305可伸缩的双节探杆。

这个有什么用?

当遇到爆炸反应装甲的时候,提前引爆啊,这东西,爆炸之后就没用了,然后导弹再贴上去,用自己携带的双锥药形罩和威力更大的lx-14高能炸药将对面的装甲烧穿,它的破甲厚度,已经增加到了八百毫米。

接着,改进的“陶2”也出现了,这个探杆变成了长约540可伸缩的3节探杆,同时战斗部直径由127增至152,宣传中的破甲厚度,已经达到了一米的可怕的数量级!

秦振华最近这几年,一直在忙来忙去,对这个方面的关注不是太多,所以,并没有想到这样就能解决了。

“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从来都是你来我往,不断地提升,最后呈现螺旋上升的过程。”终于,秦振华说出来了这样一句话:“不过,我并不觉得用这个探杆有多么的聪明。”

“嗯?此话怎讲?”王利民教授问道。

“爆炸反应装甲的技术,会越来越进步,靠着那个杆子戳一下,不一定就能引爆。”秦振华说道:“毕竟速度不够快啊,否则的话,万一坦克撞车了,那速度,会不会让爆炸反应装甲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