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6页

伸出指节用力敲了敲桌子,等待会议室安静了些许之后,他才用严肃的语气开口说道。

“会议提纲已经发下去,这里我就长话短说。”

“这场会议很关键,希望大家打起120分的精神。”

“现在,会议开始。”

众所周知,太空电梯的名字虽然带着电梯两个字,但却和人们常理解中的那种电梯不太一样。这种电梯并非是从下往上建的,而是从上往下建的。

即,先在地面上选择一片地质活动相对稳定的区域作为锚地,然后再在这片锚地的上方同步轨道上建造一座空间站。

然后再从这座空间站上,将“梯子”一点一点的往下放,最终落在锚地上。

也正是因此,这座位于同步轨道上方的空间站,可以说是除了梯子本身之外,最重要的一个部件了。

考虑到这个空间的重要性,太空电梯项目办公室将这座空间站的设计以公开招标的形式,面向泛亚合作境内的学术界与产业界征集设计方案。

考虑到该工程的投资规模与战略意义,泛亚合作境内几乎所有从事空间站设计或者航天工程研究方向的科研单位或者企业,几乎都参与到了该项目的投标。

至于这场会议的目的,自然是对这些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的设计方案进行评议——也就是所谓的专家评标环节。

评标的专家团队由葛院士亲自带队,几乎整个太空电梯项目组的核心研究人员,都参与到了这个评议环节。

会议很快进入正题。

首先被展示的,是燕京大学航天科技研究所的设计方案。

随着一名约摸40岁的男人走到环形会议室的中央,将一张拇指大小的卡带放在了位于会议室中央的投影设备上。

很快湛蓝色的光束呈现在了会议室的中央,一座约莫有半人高,两步宽的圆环状空间站,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虽然是一张平平无奇的脸,但坐在这里的航天领域专家,对这个中青年教授却不会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