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8页

“您的意思是……量子通信?”

陆舟赞许地点了点头。

“正是。”

李局长的表情有些凝重。

“……可是我听说,量子通讯技术不简单吧?咱们国家在这一块还算是走在比较前面的,成果也有不少了,但我一直都没看到这项技术走向成熟的苗头。”

“看不到这个苗头很正常,”陆舟说道,“因为现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主要集中在实现光子纠缠以及增强信号强度这两方面,但想要真正实现量子通讯,关键还是在于量子中继器上。”

再往下细分的话,量子中继器还可以细分为“量子存储器”和“量子态写入和读出的效率与存储时间上的最优化”这两个命题。

而这两大技术难点,正是在dlcz方案中提到的,利用量子存储器和单光子信道的结合以抑制衰减,来实现长距离的量子通讯。

然而,由于量子存储器这一块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大进展,导致量子通讯只能够在百公里以内的距离实现,而且对传输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而这也就失去了实用化的价值,甚至于一度被人怀疑到底可不可能实现。

“量子中继器?”

“嗯,”看着若有所思的李局长,陆舟点了下头,“这一块不是没什么进展,而是完全没有进展。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

量子通讯之所以能够绝对保密,便是因为波函数特殊的特性,一旦传递信息的光子被截获,任何观测行为都会导致纠缠态的崩塌。

说的通俗一点,a和b之间打电话,如果有个第三者c站在中间窃听。不管c采取的何种手段,用窃听器还是把耳朵贴在墙上,只要被c听到了一个字,a和b马上就能知道通讯被窃听,并且整段信息也会随之失去意义。

包括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内,一切加密算法针对的都是传统通讯手段。而在量子通讯技术面前,加密根本是多余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无条件安全”!

花了大概五分钟的时间,陆舟将量子通讯的技术难点以及其相对于传统通讯手段的优势,给李局长简单地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