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页

“步子迈得太大,未必是一件好事。”

食指轻轻在桌上敲了敲,陆舟思索了很久。

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

如果选择了dt混合物作燃料,那么反应堆芯上就得负载液锂中子回收系统,整套聚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就会降低。如果选择了he-3d作为反应物,就可以节省至少15的堆芯体积,整个电池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也会随之提高。

不过王院士的那句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以国内目前的激光点火技术,贸然选择这种激进的技术路线,未必就能达到他所期望的那种效果。

沉默大概持续了五分钟,陆舟的心中有了主意,开口说道。

“那就折中一下好了。”

盛宪富:“折中一下?”

陆舟点了点头:“就和点火装置一样,我们分两条技术路线来走。一条做dt燃料的聚变电池,一条做he-3d燃料的。在接口尺寸上我们可以约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he-3d燃料的聚变电池技术瓶颈真的解决不了,我们也可以立刻采用dt燃料。等有一天氦三聚变技术的难题解决,日后就算是技术升级,设备的更新换代也会比较容易。”

王曾光院士想了想,点头道:“我觉得可以。”

于建南院士话依旧很少,只是点了点头说:“只要预算没意见,我就没意见。”

看了其他几人一眼,见没有更多的意见提出,陆舟便拍板道:“那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直接上氦三,确实还是太超前了点。

有几个老“队友”的劝说,也让陆舟清醒了一些。

他承认,从那台来自高等文明的残骸上挖掘到了可控聚变小型化的技术路线时,他确实有点膨胀了,以至于忽略了地球文明的工业水平。

事实上,能将聚变能电池做出来,本身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至于将那台引擎上的技术完全还原出来,恐怕就算是到了世纪末也未必能做到,更不要说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