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页

作为对照组的,则是在聚变装置中通常作为结构材料的奥氏体钢。

正如杨旭所说的那样,实验结果相当完美。

虽然很多数值和他通过计算材料学方法模拟出来的结果存在不小的出入,但误差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毕竟他所参考的ldhard—robson模型,本身就不是什么特别完美的唯像模型。如果数据完全吻合,那反而才叫不正常。

横向对比了五组样品,随着中子注量速率的放大,其中对中子的透过性以及对frenkel缺陷对的自修复性,以第四组样品最优。

尤其在r环境下,辐照温度为680k,快中子注量达到了42x1020平方时,其da产生速率不到对照组奥氏体钢的10!

在放射性检测中,da指数通常被用于表示每个原子的离位次数。

毫无疑问,他们成功了!

至少,在低能区上是如此……

相比起杨旭的激动,陆舟的反应倒还算冷静。

将这份资料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他思忖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辐照温度只有680k,快中子注量也明显不够,单个中子携带能量也只达到了1v的量级,先别急着高兴,我们的目标是聚变堆的结构材料,而这只能算是阶段性的成果。”

虽说这项阶段性研究成果,也相当的惊人就是了。

至少在低能区的表现,这种陶瓷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已经完爆了常见作为实验堆包壳材料的al、g、zr合金。

而且其在热能传递上的各向异性更是无需多言。

单就这些优秀的性质来看,这个种材料哪怕用不到聚变堆上,放在部分裂变堆上也有很高的应用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