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页

“好了,别废话了,”轻轻咳嗽了一声,陆舟将话题带回了正轨上,“和我说说实验进行的怎么样了?”

杨旭:“实验非常成功,将两层石墨烯叠加在一起,当转角接近11°,且温度达到17k时,它们就会呈现出非常规的超导电性。根据那边研究团队的意见,我们将这个角度命名为‘魔角’。”

陆舟的眉毛饶有兴趣地挑了挑:“很有想象力的名字。”

“没错,充满了想象力,而且这个研究成果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想象力,”杨旭笑了笑说道,“相比起铜氧化物这类结构难以调整的金属超导材料而言,碳纳米材料在结构上拥有更高的可塑性,而这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

陆舟笑着道:“也意味着成千上万组实验?”

杨旭无奈道:“无论什么时候实验都是必须的。”

在超导这个领域中,“室温”比“高温”还要高。因为后者的温度条件是77k(约—196摄氏度),而前者的温度条件至少也要达到273k以上才行。

相比之下,17k温度并不算优秀,甚至比起镧钡铜氧化合物的tc=35k差得远。更不要说那些实验室里的那些tc>100k的黑科技了。

不过,如果因为一项技术无法工业化,就简单地认为该技术“无用”,那对于科学的认识也未免太过肤浅了。

毫不夸张的说,99的研究成果都是无用的。

但如果没有这99的积累,也不可能会有最后1的突破。

简单地介绍了实验成果之后,杨旭继续说起了接下来的计划。

“……我们下一个目标是找到一个恰当的方法,将石墨烯材料的超导温度提升至77k。当然了,这是一个长期目标,短期恐怕很难做到。”

陆舟想了想,开口说道。

“77k的目标太保守了,我们可以直接定在100k。”

系统都说了100k是能做到的,这条线索不利用起来也太可惜了。

对陆舟的乐观做了个无奈的表情,杨旭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