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页

不过陆舟并没有在意这位等离子体专家轻视的态度,继续说道。

“我能否做一个假设,在等离子体轨道上设置两个端口,通过a端口向氘、氚等离子体中投送一颗无关粒子,再通过b端口将粒子回收……我想知道,在理论上,这样的设计是否能够实现?”

拉泽尔松教授摸着下巴,询问道:“这听起来……有点意思,但这么做有什么用?”

“直接观测高温压的等离子体很困难,但通过对该粒子碰撞数据,波形变化,从而分析其在等离子体中的运动轨迹,我觉得在数学上是可行的。”

微微皱眉,拉泽尔松教授的脸上,收敛了轻视的表情。

渐渐的,他的表情开始严肃了起来,似乎是在思考这条思路的可能性。

良久之后,拉泽尔松教授开口道。

“一般的粒子恐怕不行!”

“你说的没错,”陆舟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它的质量必须与氚或者氘相仿,且区分于dt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同时便于观察和回收……”

“而且最关键的是,它必须足够稳定!”

第376章 he3原子探针技术

在理论物理学界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对于一个难以预测的混沌系统,比较常见的做法便是扔一颗粒子进去探探路。

通过对该粒子的观察,间接对该系统进行观察。

事实上,陆舟提出这个实验思路,很大程度上源于早些时候他在cern的工作经验。

如果将等离子体所在的整个体系看成一个被关在黑箱里的台球桌,将等离子体当做桌上的台球,那么再没有什么比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打一杆出去”,更适合摸清球桌上的情况了。

至于这个被用来当做“白球”的粒子,再没有比氦3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