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页

哪怕在两位主攻量子色动力学的专家看来,这种现象有违“常识”,毫无研究价值。但物理学的常识,对陆舟这种数学出生的科研人员并不适用。

量子色动力学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不就是靠着颠覆“常识”吗?

就算错了也无所谓,权当是一次没有失败成本的尝试了。

吃过晚饭后,陆舟顺路去了一趟r2楼,格雷尔教授正好在办公室里等他。

“你要的数据都在这u盘里面,包括s探测器上收集到的数据,我也帮你要了一份。不过说实话,这数据根本没什么用,我们对1tev能区的碰撞只做了不到一个小时,这点东西除了检验各个探测器的灵敏度之外,根本得不出任何有用的实验结果。”

陆舟:“谢谢……我只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不管有没有用我都想试着研究下。”

“好奇心吗?”格雷尔教授笑了笑,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那我就祝你好运了。”

第170章 完善理论

数据已经到手,该如何处理成了问题。

从量子色动力学的理论入手,缺乏理论的支撑。

然而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样本的数量又太少,根本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结论。

对着这足足有10个g的数据分析了五个晚上,陆舟终于得出一个结论。

想要确认这个异常的凸起究竟是不是特征峰,归根结底还是得在强子对撞机上跑几圈。以现在的数据量,积累的那些事例连3siga的置信度都不到,甚至谈不上一个物理学中的“迹象”,更不要说“发现”了。

闭门造车了五个晚上之后,陆舟拿着这五天来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找到了卢院士。

单凭他一个人是不可能说服cern的,毕竟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实习生,份量还是太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