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966吏部尚书之位

“老爷,听说杨大人已经患上不治之症,怕是没救了,现在他还留在朝堂,完全就是在硬挺着”

杨博要死了,这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张吉后面的话,他失神都有些没注意听。

因为此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吏部在没了杨博后,该有谁来接掌。

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在朝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吏部可以直接任免五品一下官员,这对于新入仕的进士来说,吏部分配到什么衙门,就非常重要,因为事关其前程。

过去数年间,吏部一直被杨博、高拱轮流把持,为各自门人的晋升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以前魏广德不善于争夺这样的职位,可是如今他已然贵为次辅,自然也要为自己身边人考虑,特别是近些年江西进士入仕艰难。

他可以找吏部照顾一二位学子,却不能照顾周全,大部分必定还是得不到帮助的。

但如果能拿下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专门从事官员调配,自然就有时间进行布置,从容安排自己人的官职,也有利于他们的晋升。

魏广德手上拿得出手,争夺这一官职的人选还真不多,貌似除了朱衡外,朝中够资格的江西人就没有了。

至于谭纶,还是算了,他除了在兵部,再无其他部可以调动。

“老爷。”

看魏广德想的入神,张吉在一旁小声呼唤道。

“哦。”

随着张吉的呼唤,魏广德回过神来,随即追问道:“消息可确实?”

“应该不会有错,我私下找了太医院的人,为杨大人诊治过的,他虽没明说,但并未纠正。”

张吉低声说道。

“嘶”

没有纠正,其实就是默认的意思。

对于太医来说,对病人的病情应该保密,特别是一些位高权重之人的病情,那更得是三缄其口。

他们不会说,但是若胡乱猜忌,一般也会出声纠正。

这样的试探,也是业界的潜规则,他们会为病人保密,但别人猜出来的,就和他们医生无关了。

通过表情变化,可以引导向正确方向进行猜测。

但因为终归只是猜测,而不是他们告之,自然也不算泄密,虽然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但太医大多也明里暗里这么做。

毕竟,谁和会银子过不去。

杨博终究是老了,没有机会再次重回朝堂,得罪也就得罪了。

“你去查胡自皋,此事保密,不要再提起。”

魏广德只是吩咐一声,随即就挥手打发张吉出去。

让朱衡去争夺这个位置?

一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中,不过随即他就想到现在貌似夺下吏部尚书这个位置,那工部可就保不住了。

朱衡是有关照后辈的,之前营建昭陵时就启用右侍郎江治负责工程,现在累功转调南京担任工部左侍郎一职。

这才离开没多久,马上就要把人弄回京城接任工部尚书,貌似吃相难看了点,难免不遭到都察院和六科言官的非议。

而且,张居正那边知不知道消息也未可知,他们会推出谁来做吏部尚书?

难道是张四维?

想到张四维,魏广德不由得摇摇头,张四维资历终究差点。

其实大明朝升官圣眷很重要,没有圣眷,那就只能论资排辈慢慢熬。

不管是张居正还是他魏广德,都是得到皇帝信任和支持,才能如此快速冲进内阁,然后熬走一大批资历更高的人,终于轮到他们宰执大明朝政。

想想若不是徐阶斗高拱,高拱弄走陈以勤、殷士谵等人,他魏广德的资历还真没可能成为次辅。

而且,因为吏部尚书权利太大,这样的职位就算他和张居正有宫中的关系,怕也没可能交给内阁商议出人选,很大可能是需要部议,甚至朝议才能确定人选。

毕竟杨博接高拱的班是有资历在其中,杨博上次因病致仕时,就已经担任过吏部尚书一职,由他接手朝中反对声音也小。

虽然之前有六科给事中弹劾过杨博在京察中任人唯亲,偏袒山西人,可因为总体上没有出现大差,所以大部分朝臣还是认为杨博做事公正。

在府中用过晚膳后,魏广德在书房看书,想到妻儿已经在路上,应该还有月余就会抵京,魏广德心情不由得也好了不少。

等张吉把查到的胡自皋资料送过来以后,魏广德只是看了一遍不由得就有些头疼。

这个胡自皋还真是个人物,运气怎么就那么好,走的可都是油水丰厚的衙门。

仓大使从后期来看,肯定是运气使然,但之后调任盐政,肯定是利用担任仓大使时积累的人脉和钱财打通的关系。

毕竟仓大使的品级在那里摆着,考满后升级,是不可能继续担任这一职位,所以未雨绸缪早作了规划。

这么看来,此人是个善于钻营之人,也难怪这个时候会投到冯保门下,利用冯保的关系帮他调动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