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页

“青玉婆婆,当年左玉城丞相确实与我蜀山有恩,我先祖承他这份恩情,护佑你们遗族多年,虽然多有照顾不周,但自问问心无愧。若是青玉婆婆应是认不清天下大事,要拉着我蜀山趟着一摊浑水,莫说掌门师兄不答应,就是我吴起也万般不敢苟同。”吴起这一番话说得可谓是义正言辞。他虽然对于樊如月有些情义不假,但是非曲直,轻重缓急他还是拿捏得清的。

若是因为贸然参与这场纷争毁了他蜀山的千年基业,那他当以何颜面去面见自己九泉之下的各位先辈?

面对吴起如此言辞狠厉的斥责,老妇人的脸上却没有半分的怒意。

她脸色平静的看着吴起似乎在等待着他发泄完心底的怒意。向来受过蜀山之上的正牌道统教导的吴起,也是在这时渐渐收起了自己的声音。

却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就在那座孝明皇帝的坟前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道身影。

本能的,吴起觉得这道身影,应当才是青玉夫人口中所说的那位今晚她会带他来见之人。

青玉夫人也在这时似有所感,她转过了身子,面朝那身影的方向。而一旁的樊如月也被这忽然变得安静的气氛所唬住,加之她本来就不善言语,故此也沉默的看着那忽然出现的身影。

那个人身材修长,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衫,头戴纶巾,手持羽扇。

只是因为背对着诸人的缘故并看不清容貌,只是从他站立的姿势,行走的仪态。吴起大约感觉到此人身上隐隐透出的不凡。

他开始在脑海中思索蜀地中是否有与之相似的人物,但他却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样的打扮在蜀地很是常见——当年的左玉城即使位极人臣,也少有穿他那一套丞相官服,更多的时候便是以这样的装束示人。

如今左玉城身陨已有百年之久,但蜀人向来对之推崇有加,故而效仿其装束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

因此想要从这样的背影分辨出来人的身份,确实不大可能。

那道身影似乎并没有在意诸人的存在,他自顾自的走到孝明皇帝的坟前,微微站定。

似乎在踌躇些什么,又像是在缅怀些什么。

而在此之后,他从自己宽大的袖口处掏出了三支香烛,慢慢的将之理好,再伸出手指轻轻一抹,那三支香烛顿时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