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0页

然而也有人认为,处理永乐人的事情不着急,如何弹压桐河民间的力量,才是咱们最该考虑的——毕竟这里是桐河县。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是在桐河县,军方也没将本地人太放在眼里,毕竟他们手上掌握的军队超过了六万,如果愿意的话,甚至可以屠光桐河人。

然而,该怎么对桐河黎庶下手呢,先下手为强?还是抓一些代表性的人物进军营?

同时,对桐河下手的时候,军营里的永乐人,该怎么适度看管呢?

不得不说,桐河的军营人数虽然多,他们遇到的麻烦,也比其他人大——永乐新兵和桐河地方势力这两块,都不是好处理的。

当然,若是东大营的主官还活着,并且在这里做主官,没准有胆子再下屠杀令,然而,奇葩之所以是奇葩,就是因为基本上没人会那么做,才显得当事人的行为出格。

军营里没人敢提出处决二字,虽然肯定会有人这么想。

东大营的主官已经死了,还传出了跟揶教妖人勾结的消息,甚至王府都传出风声,郑王气坏了,打算追究那家伙的责任——人都死了,还要被追究责任,那肯定就是针对家属了。

这个时候,谁还敢提那些政治不正确的建议?

目前新兵营主流的意见,就是将永乐新兵派出去,让他们强行将桐河地方的代表人物请进军营,在控制桐河地方势力的同时,离间永乐和桐河人的关系。

至于说永乐新兵可能不听,或者阳奉阴违,那也简单,派人在他们身后监督就是了——真当军中的执法队是吃干饭的?

所以这些来报信的桐河好汉,也是心急如焚,“逆贼执意想在我们和永乐之间制造矛盾,我们请诸位大人明察。”

桐河人听说县里的子弟在邻县被屠杀,直接就不配合郑王的军队了,还有人开始对落单的军士下手,现在所忌讳的,不过就是那六万的军队,而县里却没有桐河人的士兵。

这个时候,他们当然不想得罪永乐人,更不想得罪控制了永乐的雷谷。

李永生的眉头皱一皱,“他们若真的想制造两者的矛盾,手段太多了,甚至可以栽赃……你还是说一说,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永乐兵还没有出来抓人吧。”

听到“可以栽赃”四个字,几个桐河汉子齐齐看了过来,有人钦佩地发话,“李大人果然神目如炬,这两天连续有永乐兵在集镇上伤人的消息,所幸的是,我们给乡亲讲清楚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