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页

赵欣欣听了好一阵,终于出口发问,“这么大的事,总该有人组织,不知主事者为何人?”

一名老者看她一眼,似笑非笑地回答,“当然是整个北方的子孙庙。”

这个表情,实在有点欠揍,就差说“不懂就别瞎逼逼”。李永生有点看不下去了,于是哼一声,“谁能代表了整个北方子孙庙?青龙庙怕也不敢这么说,既然是公议第七庙,为什么又要放到崂山?去华山或者恒山不行吗?”

老者待理不待理地回答,“你问我,我又去问何人?到崂山,也是大家公认的,谁若是不服气,也可以跟松峰观一样,北方的子孙庙挨个挑战一番……你不做,就不要笑做事的人。”

这个理由,顶得李永生说不出话来——我不做?我只是不异想天开而已。

张老实却是再次出声,“若说第七庙,我只服陇右二郎庙,其他都不够格。”

二郎庙……听到这三个字,店里又是一片短暂的寂静。

二郎庙在北方的名头不小,但那是因为医术高超活人无算,论及战力和规模,却差得远,远远不够资格竞争第七庙。

但是在去年冬天,二郎庙率领西北豪杰,跟着游侠儿们冲入柔然作战,纵横捭阖笑傲沙场,闯出了好大的名头,在北地的子孙庙里,风头一时无两。

在座的都是江湖人,对二郎庙的行事也相当清楚,此时此刻,真的不能昧着良心,抹杀二郎庙的成绩。

规模小怎么了?战力弱怎么了?人家可是真刀真枪地跑到国外,去跟异族作战了!

而且二郎庙的战绩,不但获得了游侠儿们的认可,就连坤帅也赞不绝口。

良久,司马王朗才出声发话,“二郎庙……当然也是不错的,大家都很敬佩,但是西疆太过遥远,车马费用,也是好大的一笔,他们为何不能来海岱?”

“是啊,”那老者点点头,“海岱这里秩序也不错,不像其他郡,乱糟糟的,到处都是流民。”

李永生很古怪地看着他,“海岱的秩序……你觉得不错?”

“当然不错,起码海岱没有战乱,”老者理直气壮地回答,“襄王北伐……那是襄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