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页

但是经过一晚上的考虑,王军役使已经总结出了里面的利弊,所以他发出一点个人的见解——这件事做好了,不但对博灵的稳定有巨大意义,而且……没准能获得朝廷的赞赏。

朝廷的赞赏——有没有说错?朝廷不是提防三湘郡,提防得很紧吗?

还真有这个可能,荆王把三湘搞得民不聊生,朝廷却是能对三湘流民进行有效的赈济,谁更能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这还用说吗?

所以做这件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朝廷的态度虽然暧昧,但是只要下面的人做好了,给朝廷长了脸,朝廷起码不会因此而处罚你。

事实上,朝廷顺水推舟揽下这个功劳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对郡守来说,这就是有了政绩。

我要这种烫手的政绩做什么?郡守真是有点哭笑不得,“郡里的人手肯定不够,要不然,由军役房主导此事?郡里会支持的。”

他已经听明白因果了,也并不否认,是有出政绩的可能,但是这政绩有些弄险,也有些烫手,更是还要出钱出力。

你王志云巴拉巴拉地说那么多,我就只问一句——万一弄出事情,算谁的责任?

未虑胜先虑败,不但战场是如此,官场也是如此。

当然,这种害怕承担责任的话,郡守不好说,所以直接将皮球踢回去——你觉得是个机会?那我让给你!

“那样就是军队干涉地方政务了,”王志云很干脆地回答,“我倒是可以做,郡守你给一纸手书即可……不给也行,着其他三司五房配合即可。”

他已经想明白了,郡守府允许的话,他真敢着手去做,做好了也是一场功德,就像李永生当初帮他讨要战马,人家求过什么回报吗?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求个心安便是。

然而,郡守是不会给手书的,着人配合也不可能——那跟给了手书有多大差别?

他苦恼地叹口气,“好端端的,你怎么想起做这种事了?谁给你出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