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0页

在天宝六年的时候,李玄都第三次造访剑秀山。这一次,徐无鬼送给李玄都一场不大不小的机缘,不但让李玄都取回了自己的佩剑,而且还得了一门绝学“逆天劫”。

美中不足的是,“逆天劫”并非一门成体系的功法,而是类似于“千剑观音”的招式,不好以品级分出功法高低。

剑秀山。

裴玉和苏怜蓉登上忘剑峰。

忘剑峰占地不小,格局类似于太白山,不同的是太白山的峰顶是浩浩天池,而忘剑峰上是洗剑池。洗剑池占据了小半个忘剑峰,李玄都和秦素的新居就在洗剑池之畔,另外一侧是一片荒地,临崖位置便是李玄都的当年旧居,茅屋前一棵枯死梨树,梨树下一座孤坟。

裴玉来到此处旧居,时值冬日,茅屋上、梨树上、孤坟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白雪。如此一来,孤坟前立着的木剑便十分醒目。

苏怜蓉来到裴玉身旁,随着他的视线望向那把木剑,轻声问道:“这就是李先生的佩剑?”

裴玉微微点头:“当年我第一次见到先生的时候,它还是一把断剑。”

苏怜蓉忍不住将不远处的木剑重新打量了一遍,迟疑道:“断剑?”

“没错,断剑。”裴玉微笑着解释道,“这把剑是活的,就像树苗,哪怕是断成两截,也能自行复原。”

苏怜蓉玩笑道:“李先生把剑留在这里做什么?难道指望它长成一棵大树?”

裴玉叹了口气:“陪伴故人吧。不过先生曾对我说过,他不希望有朝一日拔出此剑,也许还有其他用意。”

“会是什么用意?”苏怜蓉问道。

裴玉道:“谁知道呢。不过徐七说过,剑秀山、忘剑峰、洗剑池之所以都有一个‘剑’字,是因为山中蕴含有两位古剑仙的剑气。两位古剑仙在此生死相搏,同归于尽,一身剑气散于山中,与山共为一体,生生不息,后人认为此山剑气蕴秀,故取名为‘剑秀山’。至于洗剑池,则是因为传说原本隐居于此的古剑仙在池水中洗剑而得名。”

苏怜蓉又问道:“那么忘剑峰呢?”

裴玉笑道:“这就与先生有关了,当初先生艺成下山,一次与人斗剑受伤之后偶然来到此地,当时先生不知地师身份,用八十两银子从地师手中买下了此地,取名为‘忘剑峰’,名头极大,取‘怀剑而忘剑,忘剑又有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