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李玄都虽不明乐理,但觉眼前这位姑娘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琴声之美,却无刚才的凄婉哀怨之意。

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琴音在不住远去数十丈之遥,继而又到百丈之外,最后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从天外传来。

片刻后,箫声渐响,恰恰与渐远琴声相反,箫声乃是越来越近,先是百丈之外,继而是数十丈之遥。

琴声高亢,箫声低沉,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繁音渐增。先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继而如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第六章 箫声至

听到这箫声,李玄都微微一惊。

女子琴声已是不俗,这箫声却是比琴声更高一筹,并非是说这箫声如何巧妙,而是其中分明蕴含有磅礴气机,堪比当日吹奏洞箫的广妙姬,不过又与广妙姬不同,广妙姬的箫声中尽是女子的绵绵情意,而此时的箫声中却有肃杀死寂之意。

过了片刻,箫声远去,渐不可闻。

女子骤起眉头,道:“是我的仇家追上门来了,不过被我以玄女宗的‘飘渺之音’将其暂且引开了。”

李玄都这才恍然,女子方才所奏琴声之所以会越来越远,竟是这般缘由。

李玄都问道:“姑娘是玄女宗中人?”

女子摇头道:“我并非玄女宗弟子,这‘飘渺之音’也只是从一位好友处学来。”

提到玄女宗,李玄都立时想起了玉清宁,天宝二年玉清宁与他相斗时,所用的就是“九天玄音”,可见玉清宁在音律上的造诣必然是极高,称之为“玉大家”也毫不为过。

于是李玄都问道:“阁下的那位朋友可是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