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瞧吧,让你在家暖乎乎的写作业不干,偏要跟我来,受罪了吧?”

鸭蛋低着头,小声嘟囔了句啥。

林凤音没听清,回头问:“说啥呢?”

鸭蛋不出声,半晌忽然不情不愿道:“天黑你多怕啊。”

林凤音一愣,忽然眼眶微酸,脚下速度愈发快了。

来到乡里,邮政所同志刚上班,还没人排队,林凤音拨通熟记于心的王家号码,响了三声被接起:“喂?”

“阿姨,我是小林。”

不待她说明来意,王老太太笑起来:“就是我打的,想请你帮个忙。”

原来,她那天出去打牌说起保姆带着小珍珠米来看他们,被人惦记总是好事,她洋洋得意在小区里宣扬了半个月。正巧昨天有人问她能不能让小林帮忙买点,大家在粮食局工作,知道这种米在清朝可是上贡给皇亲国戚的,现在拿着钱都买不到。

“小林你放心,这忙不是白帮,好几个老姐妹都要呢,说要每斤给你五毛钱,甭论你拿多少的价,低于五毛你自个儿留着,要超过她们给补上。”

林凤音迅速的在心里算了把账,现在是1991年1月,普通大米两毛钱一斤,小珍珠能卖两毛五甚至三毛,如果每斤赚两毛钱的话,十斤两块,一百斤就是二十块……跟保姆工资是没法比,但不用背井离乡。

心动是一回事,但——“五毛怕是成问题,阿姨您也知道,小珍珠产量小,每年供不应求,年底正是……”

“那六毛怎么样?”老太太急哄哄找她,对价格什么的倒是不大在意。

更何况,粮食局退休老干部,工资高着呢!

林凤音咬咬牙,“六毛应该可以,但我们村到市区路途遥远,人背马驮也辛苦,要不您看……”

“那六毛五怎么样?年底了老姐妹们都馋你送我这几斤,我又舍不得便宜她们。”

话已至此,林凤音自然是“不大情愿但看在您老面子上不得不答应”,对方不止没生气,反而高兴得捡到大便宜似的。“没事儿,到时来回车费我们帮你报销,尽量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