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早朝与殿试

楚花落 卫子戍 1987 字 2022-11-04

早朝与洛西楚想象中的场景相差无几,都是一个脑袋想出来的,洛西楚人言轻微的站在最后一排,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脑袋,也不知前面站了多少人。

卯时刚过,晨钟三响,一小黄门清脆的声音响起“皇上驾到”,众臣齐跪,俯首大殿,山呼海啸的声音响彻金銮“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洛西楚不敢怠慢也随着群臣一起跪地,嘴里念叨万岁。

行过朝拜礼,群臣起身分别站于左右,低头身体微微前倾,一站位稍靠前的官员双手报笏板率先出列,“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卫帝背靠龙椅,面无表情的说道:“谢怀仁,礼部有何事要奏?”

谢怀仁道:“臣昨日听闻翰林院新进一供奉,既无半点功名,亦无名满天下之名,据臣所知,此子乃洛横天外孙,通缉要犯之身,我翰林院乃养才储望之所,此子一无功名二乃戴罪之身,于礼于制皆不合,臣身为礼部尚书绝不能坐视我大卫礼制被人随意践踏,恳请陛下罢其官职,将其与罪臣洛横天一同关押。”

洛西楚冷冷的看着礼部尚书谢怀仁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大谈礼制,心起轻蔑,但却又十分明白,这种时候绝对不是自己去出头的时候。

翰林院掌管学士李九文双手举笏板站了出来,道:“谢尚书,高祖皇帝以文翰之林设立由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伎、书画、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选,以待诏于院,一时之间翰林院汇聚天下英才,翰林初置,杂流并处,无流派之争、无暗藏私心、无谄媚小人,众人一腔赤诚,皆以毕生所学报之以国,用之于世,短短二十年,朝堂清明,百姓富足,依谢尚书所言,我翰林院初设之时高祖皇帝并未兴科举,所有初代学士无一人身负功名,而且江湖隐士、赤脚郎中、光头僧侣寂寂无名者比比皆是,于礼于制,又有谁相合?”

谢怀仁身板一挺,一副终于有人理我要大干一架的气势,摇头晃脑,“陛下,臣认为,高祖立朝伊始,百废待兴,礼制不全以致无所遵循,然我大卫历经百余年,礼法制度早已健全,若仍有礼不遵,有制不循,朝廷该以何治理天下?”

“陛下,臣以为谢尚书所言极是。”光禄寺正卿卢百安干咳一声,也站了出来,道:“况且这洛西楚乃朝廷通缉要犯,如何做得朝廷命官?”

“臣吏部齐景源有本启奏。”又一个老头站了出来,洛西楚看不清卫帝的表情,只觉得卫帝此时正如同自己一样看着这群争得面红耳赤的人,然而与这事最相关的人始终没有言语半句,一个在头,一个在尾,注视着大殿。

齐景源一出,众臣顿觉有了看头,而且那些摇摆不定的朝臣可以根据齐景源的话选择站队了,齐景源轻佻的看了光禄寺正卿卢百安一眼然后望着冷天星,道:“卢大人一口一个朝廷通缉要犯,敢问可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裁决公文?依《大卫例律》,刑部掌天下刑罚之政令,凡遇重大案件需与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司共同审核,你问问谢尚书,此举可合乎礼制?”

洛西楚仔细的看了看齐景源的后背,令他想不到的是除了杜雯心还有人能够替自己说话,而且齐景源此举绝非如李九文般乃天子授意,因为齐景源所质疑的正是皇帝不依例律,而且齐景源又是皇后胞兄,这背后的关系

谢怀仁与卢百安一时语塞,谢怀仁毕竟是经历过无数朝堂争论的老臣,随即调整状态,双手一举正准备反驳。

但齐景源说话的同时眼睛却一直盯着冷天星,“冷指挥使认为呢?”

冷天星。

这是洛西楚第一次看见这个被提及无数次的人。

冷天星只是淡淡吐出六个字后便不再开口,“禁军只是奉旨。”

眼看群臣越扯越远,而且加入场中之人越来越多,卫帝安奈不住,终于开口,“好了,不要再吵了,洛西楚有何德何能,朕是亲自考察过的,这点毋庸置疑,至于这功名”卫帝望向杜雯心,老狐狸自始至终没有说过半句话。

杜雯心见状站了出来,满是褶子的老脸微微一抖,道:“陛下,早朝过后便是今年科考的殿试复试,陛下可令洛西楚一同参加,满朝文武一同见证,若是果真有满腹经纶,陛下当庭赐他一个功名又有何妨?”

卫帝点头同意,众臣见状便再无人提议。

随后礼部尚书谢怀仁领了今年参加殿试的考生共计三十五名上殿。

司礼监的小太监早已搬出三十六张桌子和矮凳分列太和殿两旁,谢怀仁有条不紊的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大致向三十六位考生宣读了一下殿试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