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当初忍痛把小女儿送去当知青,她这个当母亲的心里跟刀割一样,夜里总是睡不着,想着人去到乡下是不是在受苦,吃不吃的饱,穿不穿的暖,各种揪心难受,背着人哭了好几场。

但是怪谁呢,怪他们当父母的,只想着安排老大老二,疏忽了老三,事到临头了只能让老三顶上,小小年纪去陌生的穷乡僻壤,怕是受尽了委屈。

因为这事,当时送走知青后,有那些坏心眼子的还说江家的坏话,说什么放着老大老二好好的接父母班,留在城市当职工吃香喝辣,却让一个小女孩孤零零地填补家里的知青指标,做父母的也太偏心。

江母每次听到都眼眶发红,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愣是被人家挤兑。

她能说啥,大环境如此,不顺从不听话的人家看看都成了什么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们江家敢逆风而行吗。

再说一家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顾着哪头都里外不是人,难道要学隔壁强子他妈让孩子摔断腿成个瘸子?那样可是毁了人一辈子啊,当知青至少人还好好的,还有回来的机会。

好在老三是个争气的,在家学习的时候成绩好,出去当知青了也是个稳妥能干的。看她来信说在那柳家湾插队顺利,跟生产队长家儿媳妇关系好,颇受照顾。现在不仅自己能吃饱穿暖了,还不忘每个月给家里寄平安信、给弟弟们寄吃穿用,是个好孩子。

家属院里去当知青的孩子很多,能每个月给家里寄信的人却少之又少,何况每次都随有大包裹的,只有她家的小闺女了,如今院里其他人家哪个不羡慕她的。

虽说他们每个月寄过去的也不少,但那是老三该得的,是家里对她的愧疚和补偿。

江母想起那些事,擦了擦湿润的眼角,涌起笑容敲开了收发室的门,“同志,我来取我家闺女寄回来的东西。”

江父从文工团脱身回到家里,路上已经听人说他家小闺女又寄东西了,那么大一包,肯定不少好东西,大家打趣让他赶紧回去看看都有啥好吃的。

前几次江秋月给两只小的寄了野兔肉芝麻酥等一些吃的,被两个小家伙炫耀着嚷嚷了出去,弄得家属院的人都知道了,此后每次江家收到包裹了都要被人说笑一番。

毕竟,家属院里去当知青的人里面,要家里勒紧裤腰带补贴的多,能裹住自己温饱还往家里扒拉的少啊

外人不知道实情,一个个羡慕嫉妒的很。

江家人不会自打嘴巴说他们补贴的更多,挺直腰杆面对众人的目光,随他们说去,左右他们家过的比人家越来越好就对了。

江父脸上刚直严肃,态度谦和,应付过打招呼的人后大步上楼回家,态度仍是那个不急不缓的样子,步伐间透露出几分急切来。

他到家时,江母正在门口笑容满面地跟人说着话,手里正忙活着煤炉上的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