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比如,老鳏夫家的闺女柳翠花,即将出嫁了。

江秋月一心宅在养殖处,起初不知道这件事,送嫁那天刘爱英过来找她,说一起去看看,说不定能吃上几口好吃的。

村里的嫁娶都是热闹的喜事,一村子的男女老少都跑去看新娘子,有亲戚关系的或者想帮忙的,随上一份礼就能上桌吃顿席面。

柳二媳妇带着江秋月两人到的时候,老鳏夫的茅草屋小院外已经围满了人,院子里坐席上的人倒是不多。

柳二媳妇既然来了,那就代表大队长家的脸面,她上去给随了一块钱,被老鳏夫的亲戚迎进去。

江秋月和刘爱英对视一眼,各自掏出五毛钱随上一份礼。

知青们手里多少有点钱,缺的是粮,而村民们家里有粮,手头平时却是紧巴巴的。所以站门口看热闹的人多,真正随份子的少。

两人同样被迎进去,同柳二媳妇坐一桌。

之后陆陆续续的又进来一些人,男女老少都有,几个花白胡子的族老最后到,坐到上席镇场子。

过了半晌,嘹亮的唢呐声突然远远传过来,门外人群一阵骚动,小孩子们跑出去,喊着新郎官来了。

院中在坐的作为娘家人纷纷站起来,不一会儿唢呐声近了,一个黝黑汉子牵着毛驴到达门口。

刘爱英拉着江秋月凑近门槛往外看,那黝黑汉子身材短粗,看起来敦实有力,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汗衫长裤,黑布鞋和腰上绑着红布条,连毛驴头顶都扎了一朵红花,只是看起来不像是新的,应是用过几次了。

这就是新郎官了,在他身后跟着一个穿红布褂子鼓着脸使劲儿吹唢呐的戏班人,还有几个作为迎亲之人的山里汉子。

老鳏夫踱着步子出来,将接亲的人迎进门,安排坐到靠里的主桌上,随着唢呐声一响,送婚宴席开始了。

帮忙的婆子们早已把饭菜做好,由老鳏夫亲戚中的年轻小伙子上菜,简单的席面吃了半个钟头。

期间,柳二媳妇从大白菜底下十分眼尖地夹起一片肉来,赞道老鳏夫厚道,席面实在。

上席的人吃到肉渣的都纷纷称赞,好话说了一箩筐,新郎官饭后用毛驴驼上新娘子,走时带着笑脸,想必对这场婚事很满意。

柳翠花出门子的时候穿着一身她爹特意给她找的红衣裳,头上盖着红帕子,哭哭泣泣的被本家堂哥背上毛驴,哽哽咽咽的走了。